鍾樂偉:數碼化破壞 K-Pop 市場?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5/11/02 11:34

分享:

分享:

相片來源:YouTube 影片截圖

認識 K-pop 發展一段時間的韓國音樂迷,大概也對於韓國流行音樂於近 10 數年間是如何從昔日的本土定位,轉化為積極與世界接軌並廣泛外輸的發展傾向略有所聞與經歷。

現在,對韓流文化最具影響力的 K-Pop,隨着 90 年代末為了增強其海外市場的覆蓋率,那時剛冒起的 K-Pop 經理人公司,斷然決定把心一橫放棄傳統以來對音樂市場極具重要的唱片工業,把 K-Pop 與能夠與世界各地接軌的電腦及互聯網科技結合起來,務求要把下一代的韓國流行音樂進行「數碼化」(Digitization) 工程。

那即是於往後的日子裡,發表 K-Pop 音樂不再以實際唱片為行銷重心,一切的音源內容改為以電腦製作,生產出來的檔案透過互聯網網站上載發表,樂迷也主要是在網上付款購買那些專輯,下載在手提電話或電腦內欣賞享受。

今周韓國報章《韓國先鋒報》便刊出了一連兩篇關於 K-Pop 音樂當下兩大爭議問題的討論文章,一是關於早前已撰寫過的「音源操控」問題,第二篇則是討論韓國流行音樂自從走向「數碼化」後,對韓國音樂市場有何負面破壞。

該篇文章提到,當下於韓國的 K-Pop 音樂市場中,已經再找不到一位於市場上活躍的歌手,他/她既不是偶像派、也不是情歌派與被電視台發掘出來。

因為,正如文章訪問到韓國搖滾樂之父申重鉉的兒子、曾經是韓國重金屬樂團 Sinawe 的吉他手、現在貴為韓國一大音樂製作公司代表申大哲,他說出現在的韓國音樂市場中只有兩類音樂:一是偶像派歌曲、一是非偶像派歌曲,其餘都是多餘的。

為何韓國的流行音樂市場會變成當下只能容納兩類「圈子」的音樂,並把一批較年長的樂迷驅出了 K-Pop 音樂市場,根據文章作者的分析,那是與 K-Pop 音樂走向「數碼化」有關。

因為當韓國音樂趨向與互聯網聯營合作以後,唱片不再是利潤來源。現在的 K-Pop 音樂已變成數碼產品,只有能夠把製作出來的音樂送到韓國各大音源下載網站的排行榜上,才能有收入的保證。

就如該篇文章表示,現在網上分享音源平台,讓樂迷下載音樂,佔音樂製作人收入的 4 成。

然而,正如文章內訪問到韓國唱片事業協會的秘書李允赫 (音譯),他也指出現在一般消費 K-Pop 音樂的樂迷,多只會接觸到音源分享網內頭 100 位排名的歌曲。結果,這便會造成了多個不同公司的排名榜裡,次序經常也是大同小異。

就如作者提出的例子:近來 IU 推出的新碟,10 首中的 7 首,都已高據幾個排行榜的 10 大之中,其餘就是太妍的新歌《i》與 F(x) 的新歌《4 Walls》。

可見,一直壟斷的偶像,只要推出新碟,便會繼續壟斷下去,難以給予非主流音樂擁有讓樂迷接觸的空間。

再者,根據文章作者所言,導致樂迷欠缺選擇的動力,是因為收聽 K-Pop 音源的價格過份便宜,一般一個月只需付 $ 6000 韓圜購買收聽計劃,便可以無限收聽所有音源,另外再只需多付 $2000 至 $3000 韓圜,便可以無限次下載所有音源,所以,這使樂迷根本不會用心細緻地慢慢選擇音源,一般只會隨便聆聽便算。

當然,正如該篇文章作者所言,一般只有獨立音樂人才會了解這些問題,因為他們多會親力親為地主動聯絡音源發行商,了解他們的運作機制與流弊,但商業歌手因為早已把發行權主動交托給經理人公司安排,根本不甚了解當下 K-Pop 音樂市場因「數碼化」後導致的壟斷問題。

原文刊於作者鍾樂偉 facebook,文章獲授權轉載。標題經TOPick 編輯修改,原題為「數位化破壞 K-Pop 市場?」。

撰文 : 鍾樂偉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全球研究課程助理講師